close

 

數位時代圖書資訊學的天空,繁星點點,美麗而令人眼花撩亂,如何找到自己的北極星?

         2016年 10月13日-14日是政大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二十歲生日,為慶祝而舉辦二天的圖書資訊與檔案創新研究國際研討會。研討會策劃了四項精彩的議题:數位圖書資訊學、數位出版、數位學習與閲讀、數位檔案。在13日進行「數位時代圖書資訊學的北極星」議题討論,探討圖書資訊學的今日與明日。圖書資訊學源自十九世紀圖書館學,二十世紀加入資訊科學元素改名為圖書資訊學。二十一世纪受到internet發明,數位科技興起,如今有很多新的科技,如雲端科技、行動科技、大數據、機器人等等,又衍生了許多次领域:數位圖書館、數位人文、數位學習與閲讀、資訊計量、數位庋用。數位時代圖書資訊學的天空,繁星點點,美麗而令人眼花撩亂,如何找到自己的北極星?

「數位時代圖書資訊學的北極星」論壇由王梅玲教授主持(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執行長),請到三位與談人,陳雪華教授 (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引言數位時代圖書館發展,吳美美教授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所長)引言數位時代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蔡明月教授 (政治大學圖書館館長)引言數位時代圖書資訊學研究發展。所以我們分別從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圖書資訊學的教育、圖書資訊學的研究三個議題來看我們的北極星在哪?

數位時代圖書館發展/陳雪華教授

這個題目很大很重要,但今天的時間很少。那我就談談大學圖書館的部分。我們經常引用Allan Carter的一句話是The library is the heart of a university,是說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表示圖書館在大學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幾年前我有機會到Berkeley Library訪問,它的內部非常漂亮,重點是我在它的牆壁上看到加州大學第九任校長提到的一句話:Give me a library and I'll build a university about it。再次強調了圖書館的重要,我們要有一個好的大學就一定要有個好的圖書館。在這句話對面的牆壁上也有很多句話,第十一任加州大學的校長也說了The library is the heart of a university,整個大學知識的成長跟活力都是環繞著圖書館。我們都很期待能夠有一個很卓越的圖書館,要成為一個卓越的圖書館,我們的願景是要打造一個令人驚艷的服務,就像今天早上的黃朝榮館長所介紹的香港理工大學圖書館的服務一樣,讓人驚艷。要成為一個好的圖書館,我們要關注很多事情,比如高等教育的發展,還有科技的變化在教育上的應用,再來就是學生學習模式的轉變,還有母機構的願景,最後是讀者對圖書館的期待。

談到高等教育與科技的發展趨勢,這邊有很多的文獻可以作參考,比如美國新媒體聯盟(New Media Consortium, NMC)出版的《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15圖書館版)》,這個報告裡面談到了六大趨勢、六大挑戰還有六項科技的運用,是由北京開放大學所翻譯的。目錄裡可以看到第一個部分是把驅動高校圖書館技術採用的關鍵趨勢分為長期趨勢、中期趨勢和短期趨勢,第二部分是影響高校圖書館技術採用的重要挑戰有可解決的挑戰、困難的挑戰和嚴峻的挑戰,第三部分是資訊科技的發展與運用,這部分談到了在線學習和資訊可視化,還有未來的智慧定位和機器學習。這份報告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好的參照資源,可以看到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總結前面所看到的內容就是說我們的環境變化得非常快,圖書館因為科技的發展而不得不與時俱進,整個高教發展的趨勢也是非常快,圖書館作為高教裡很重要的一環,我們必須要融合科技的發展去讓我們的服務能夠與時俱進。

此外,ACRL(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16年做的Environmental Scan,這非常重要,ACRL是ALA下面最大的一個委員會,光是ACRL裡面就有一萬一千多名館員,很龐大。他們非常關注高等教育的環境,這份報告的主題是關於高等教育環境的改變,及其對圖書館在館藏與取用、研究資料服務、探索服務、圖書館設施、學術傳播,以及圖書館對學生成功等方面的影響。接下來也是一篇ACRL的研究,這份研究談到今年在學術圖書館發展的最新的趨勢。還有一個我們要關注的是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看起來跟ACRL很像,但其實它們不大一樣,ACRL是一萬一千多名大學圖書館員參加的委員會,ARL是美國與加拿大最頂尖的124個學術性大學圖書館參加的。ARL在去年12月底辦了一個Berlin 12 Open Access Conference,這個會議邀請了19個國家94個圖書館界的重要代表去討論學術出版重新變成Open Access,提到了學術圖書館的期刊定價要整個降低,模式要大幅改變。這是個值得關注的議題,將會影響到整個學術傳播跟圖書館的訂閱採購的模式。

另一份研究是OCLC報告,這是一個在國際圖書館界裡最龐大的一個機構,他們把所有的調查報告分成四個主題:研究館藏與支援Research Collections and Support,理解圖書館系統Understanding the System-wide Library,數據科學Data Science,使用者研究User Studies。前面我們講了國外的圖書館發展趨勢,接下來講的是國內的圖書館發展議題,今年在臺灣舉行圖書館館長年會的議題是「語意網時代的圖書資訊服務新思路」 ,包含數位人文和學術圖書館與聯盟的有效規劃(Effective Planning for Academic Libraries and their Consortia),分組討論了館長們非常關心的議題包括:策略聯盟、環境管理、行銷推廣、高等教育翻轉等等。去年的圖書館館長年會在台東舉行,主題是「創新思維與服務」,是台灣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之間的對話,還有圖書館開源與節流。從這些可以看到台灣關心的議題,科技時代是要以人為本,以使用者為中心。圖書館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地方。

陳雪華館長跟我們分享了有關於大學圖書館這幾年從國外到台灣的一個發展的現況,也是瞻望未來。

數位時代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吳美美教授

我想從四方面來跟各位談這個題目:(1)核心價值 – 誰是馮道?學科的神髓是甚麼?(2)口碑 – 誰的口碑?服務的對象是誰?(3)學科的本質 –後設領域 multidisciplinary。(4)北極星不在天邊,在我們的心中。

第一個是我的觀察,都是從我的觀察一些故事而來。昨天開會遇到台大歷史系吳密察教授,他也是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他就問我說:你們的參考服務是怎麼教的?我去圖書館時,參考館員最害怕我去問問題。所以我就開始問我的同學參考服務是怎麼教的?他說他們以前教的時候是從四庫全書開始教,我們是從目錄學習開始講。我的同學說現在教參考服務都是講資料庫。然後他就開始跟我說這樣子,你們專業要怎麼樣去服務?其實他這樣講我心會痛,我們都是專業的,我都在前線服務,雖然我們都在圖書館系所教書,但是我們都以圖書館員自居。所以我們怎麼會這樣子呢?所以我就想,我們教的參考服務是在公共圖書館服務。剛剛雪華老師講的是大學圖書館,那我們大學圖書館就不用去管他嗎?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工作就是太好太努力也太完美,大家都太努力,但我們還是要虛心的傾聽。去聽讀者要的是什麼。我們好像很會寫投影片,讀者中心,人本中心,但是讀者感受到了嗎?所以從四方面來講:核心價值口碑。結論我先說,我想北極星在哪裡?北極星不在天空裡,不要去追,北極星在我們的心裡。

第一個我要講核心的價值是什麼?到底什麼是核心價值。我知道我們現在發展的那麼美妙,那我們知道我們的過去,我們的根嗎?。馮道的啟發,馮道是誰?他在中國文化史,卻不在國人的圖書資訊學知識體系中。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圖書館建築頗負盛名,於1926年完工,該館建築最著名的就是外牆支柱有由教授推薦的24位全球著名的哲學家、藝術家、思想家等,以及高處另有三座代表思想丶啟發和專精等三座雕像。但是有趣的是文獻上很少看到對這六道門,以及對門上銅版鎸刻的描述,在舊金山的Tim Mccormick 注意到了!所以我想各位說,我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到底我們這個領域的價值到底是什麼。這個說起來是個後面很多討論的議題。所以我想講,保存資料是個很重要的事情。

第二是口碑,根據我第一個故事,我們到底要誰的口碑,公共圖書館的口碑,還是大學圖書館的口碑。我們到為誰服務?所以這是價值口碑。再來學科本質, Bates在201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說,圖書資訊學傳統來講,學科領域分為三個大方面:人文藝術、歷史社會行為、自然科學數學等等。在這些學科有三個科目是大家都有的,教育、傳播、跟資訊。這三個領域是互涉領域,含跨各個學科,這也可以解釋說我們領域裡面有那麼來源不同的老師。大家在合作上面有非常多的文化要去克服要去討論。簡單來講他再說人的服務知識跟遺產的理念跟圖書館檔案是相關的。最後的結論,人的知識有兩種,一種是服務別人的知識,就是專業知識。另外一種是賴以為生的知識。這些知識一方面向外讀,但是如果只讀不思考,那我們像是一直再追北極星,但是不知道北極星是哪一顆,也追不到。所以我們還是要回到自己的思考,回到心中,向內求。知道我們的willing,知道我為誰而戰,不要只是catch word。最可怕的就是只被文字吸引,而不知道文字的意義。

人文藝術、歷史社會行為、自然科學數學學科領域

 

資訊學科的範圍

數位時代圖書資訊學研究發展/蔡明月教授

圖書資訊學研究發展

從歷史講起,1877年Columbia College, School of Library Economy創立圖書館學的開端,1876年是一個非常指標性的年代,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包括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成立,Library Journal創刊。再來是歐洲的發展,在1905年Paul Otlet提出“Documentation”的名詞。因為Documentation這個字,讓1931年IIB更名為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Documentation (IID),也讓1937年American Documentation Institute(ADI) 的成立。後來又受Information Science的影響,1966年ADI更名為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ASIS),以及1970年American Documentation改名為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JASIS)。研究趨勢我們不能從頭講起,所以我著重在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結合後的一個趨勢。

從20世紀講起,Aspray(2011)、Larivière等人(2012)與Shu等人(2016)研究歸納出下列幾點:

  1. 二十世紀上半葉圖書館學研究獨大:期刊種數與文獻量成長緩慢,持續累積學術研究能量,主要為單一作者文獻,合作研究少。
  2. 1960年代資訊科學注入活血:期刊種數與文獻量開始攀升,多位作者合作的研究小幅增加,領域內的自我引用緩慢遞減。
  3. 1970年代資訊科學出版第一波研究成果:期刊種數與文獻量正值指數成長階段跨領域研究明顯增加,除了資訊科學以外,科普、管理學、社會學、醫學、教育等領域都是圖書資訊學研究所關注。
  4. 1980年代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結合的研究已密不可分:期刊種數的成長趨緩並產生波動(如停刊、合併),合作研究的數量進入指數成長,合著已為常態。F. Machlup、D. Bell和P. Drucker等學者從六十年代開始即廣泛討論資訊化社會及其名稱,包括資訊社會、網絡社會(networked society)和後工業社會(postindustrial society)。
  5. 1990年代資訊科學研究蔚為主流:其他學科領域的引用開始發酵,增長緩慢,直至中期以後才呈現指數成長,主要是電腦科學、管理學領域,醫學次之研究者開始嘗試在其他學科領域的期刊發表。資通訊科技(ICTs)的快速發展席捲全球、影響甚鉅,資訊社會學、開放取用、資訊共享空間等議題應運而生。
  6. 21世紀。Tsay(2013, 2015)從Knowledge input和Knowledge output來研究資訊科學的最關注資訊檢索、資訊尋求行為、引用文獻、使用與使用者研究、搜尋策略、WWW等議題。Shu等人(2016)調查北美ALA學校1960至2013年的博士論文,涵蓋的主題類別:圖書館學、資訊科學、電腦科學、教育科技、高等教育。Liu等人(2015)抓取2001至2013年文獻篇名的核心關鍵字,涵蓋九項主題,除「圖書館」以外,可略分為「資訊檢索,資訊行為,使用者研究」和「書目計量學、科學計量學、資訊計量學,引用文獻分析,網路計量學,社會網絡分析,資訊可視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兩組。

Yan(2014)以呈現較平緩且連續的趨勢、呈現較崎嶇(波動)的趨勢和新興的主題來分析2001至2011年的圖書資訊學。Larivière、Sugimoto、Cronin(2012)收集1900至2010年圖書資訊學關鍵字,分析正向成長的關鍵字、持平或負向減少的關鍵字、生命週期短暫的關鍵字。

最後我們從2012年與2016年的ACRL TOP Trends列出這三年研究議題的變化,來看學術研究與實務發展的相輔相成的趨勢。

學術圖書館事業發展

1.2012年

  • 傳遞與證明圖書館價值(Communicating value)
  • 資料庋用(Data curation)
  • 數位長期保存(Digital preservation)
  • 隨高等教育環境變動而調整(Higher education)
  • 持續導入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 因應行動環境推出新服務(Mobile environment)
  • 使用者導向的電子書採購(Patron driven e-book acquisition)
  • 隨學術傳播模式的演進提供相應的服務(Scholarly communication)
  • 培養館員因應新挑戰的能力(Staffing)
  • 了解使用者行為與期望(User behaviors and expectations)

2. 2014年

  • 掌握大數據,尋求跨領合作(Data)
  • 適用各項數位服務的載體裝置(Device neutral digital services)
  • 高等教育成果的公開取用(Evolving openness in higher education)
  • 透過資訊素養教育協助與支援學生進行各項學習(Student success)
  • 能力本位的學習(Competency-based learning)
  • 替代計量學(Altmetrics)
  • 數位人文(Digital humanities)

3. 2016年

  • 研究數據服務(Research data services, RDS)
  • 數位學術研究中心(Digital scholarship)
  • 館藏評估的趨勢(Collection assessment trends)
  • 圖書館自動化廠商與內容提供商之合併(ILS and content provider/fulfillment mergers)
  • 學習歷程:學生成功、學習分析、資格認證(Evidence of learning: Student success, learning analytics, credentialing)
  • 高等教育資訊素養架構的新方向(New directions with the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
  • 替代計量學(Altmetrics)
  • 新興中的職務(Emerging staff positions)
  • 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結語

今天非常感謝三位教授從三個方面來迎接未來圖書資訊學的發展,陳雪華老師從大學圖書館發展的趨勢提到了高等教育的一些發展趨勢,像線上研究和科技的應用,第二個是大量的科技跟圖書館的一些應用的影響,第三個是學生的學習成果還有圖書館要幫助學生成功,和使用者的期望以及母機構的願景與發展,但也談到說圖書館要參與大學的教學跟課程,以及未來的研究數據服務,這是一個很強烈的趨勢,是學術圖書館的新走向。吳美美教授跟我們分享了數位時代圖書資訊學的教育,她從四個方面中的核心價值談到圖書資訊學的本質還是來自於人類知識文化的保存,以馮道為例。第二個是口碑,也就是說服務使用者的口碑,第三個是學科的本質,引用了Bates的後設領域,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辯論的觀點,下次可以辯論圖書資訊學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最後談到北極星不在天邊,而在我們的心中。蔡明月老師從圖書資訊學1987年的開始回顧到20世紀,1960年資訊科學的加入1970年資訊科學的大量出版以及1980年圖書資訊學的名稱整合到1990年資訊科學位為主流,到了21世紀除了圖書館的研究之外依然有書目計量、資訊檢索、資訊使用和行為,其他正向的發展像是資訊的書目計量、影響力、健康、使用者行為、社會網絡、學術圖書館、引用文獻與數據,這些都是在21世紀有著大量成長的趨勢。

雖然美美教授告訴我們說北極星不在天邊,在我們的心中,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除了心想,我們還必須投入到圖書資訊學,要去做實踐,去工作,去做研究。我覺得今天三位老師都很棒,幫我們從圖書館事業,從圖書資訊學教育,從圖書資訊學的研究很簡短地告訴我們它的一個發展趨勢,它可以引導我們未來的工作、研究、實踐的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ilingw 的頭像
    meilingw

    一個國際圖資客

    meiling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