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郊遊生機勃發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萬事萬物發跡之始。一般公司機構常會舉辦春日郊遊。在我還是圖書館員時,最愛回憶在臺大圖書館時代,有一年的九族文化村春季旅行,我抱著小女兒,帶著婆婆,三代同堂暢遊知本與九族文化村。再一次是在國家圖書館工作,全家五口,我與先生、婆婆、小公主、小王子,一同參加溪頭森林與卓蘭採果的春季旅遊,往事歷歷,在鮮活記憶中鑲嵌著公務生涯的悠閒與滿足。民國102年,四月上旬,春雨綿綿挽留了冬神離開的腳步,欲走還留,春寒料峭。四月十三日,我參加另一次春日旅遊,只是這次是以家眷的身份,參加老公服務單位的「鹿港王功生態二日春郊」。春天是萬物生長發芽的季節,也是無限生機勃發尹始。春雨綿綿,載著六百多人的十六輛車龍擺動著龍身,一早從三德飯店緩緩開動,向中臺灣彰化鹿港小鎮快樂出航。

王梅玲合照  

王功漁港大啖青蚵

 

龐大春郊車龍滑過高速公路,進入彰化縣的長長海岸線,我們來到潮間帶生態最豐富的地方,珍珠蚵的故鄉-王功漁港。蚵藝文化協會余理事長親自接待我們並擔任導覽。一位歐里桑首先唱起「青蚵婦」的臺灣歌謠相迎。余理事長帶我們參觀一望無涯的蚵海,觀察蚵田潮間帶的潮汐蟹橫行在沙灘上,又示範如何採蚵與剝蚵,並且現場烤蚵進獻給嘉賓。突然看見了市場現炸的蚵嗲,買了一個蚵嗲忙著送進口中,青蚵的鮮甜,伴著香氣四溢的青蔥與酥皮形成絕妙好滋味。遠方的芳苑燈塔美景呈現眼前,黑白直條紋相間,與旁邊的風車與橘紅水上小屋,共同守候著彰化外海,遠遠看去,彷彿置身於歐洲的美麗浪漫。沒有想到在王功漁港體驗到人文與自然之美。蚵藝文化館外牆上掛著余季理事長的「兩條白豚戲海」的蚵藝畫作,構圖可愛,用色勻稱,在漁村也可看見臺灣的文化創意藝術。

採袔  風車  蚵藝  

鹿港小鎮探訪古蹟

下午小雨也來鬧陣,十六輛車相連的車龍駛進鹿港小鎮,一台一台魚貫駐進天后宮停車場。我們只有三小時,要看完三百多年的歷史與三百多座寺廟的鹿港,怎麼可能?這個下午只能說是鹿港大宴的餐前小菜。導遊先說明今天下午觀光目標鎖定為「鹿港的老街與古蹟巡禮」。我們先到清朝皇帝御賜的「天后宮」,看看「到此下馬」石碑,以及天后宮古建築與排場。隨即穿梭在民生路、斧頭街、九曲巷,在巷弄間欣賞鹿港老街的老建築,如進士屋、半邊井、甕牆、中山路、丁家大宅、桂花巷藝術村。老街裡別有洞天,大有文章。我們在巷弄快步穿梭,不時有鹿港人加入鬥熱鬧,他們神情悠閒自在、一派輕鬆。

巷弄的人  

鹿港古昔的建物呈現臺灣的老式建築風情,家家戶戶門上貼著各式各樣的春聯,紅色春聯寫著有趣的文句,使得春雨綿綿的黑暗巷弄突然光亮起來。走到中山路119號右轉巷弄,導遊要我們抬頭看,看見意樓,引發眾人思古幽情。意樓是慶倉號陳家的閣樓,有鹿港最美的磚雕窗花,見證鹿港歷史的發展。仰頭看著意樓,心想著樓上的人為何不探頭?真想知道意樓上是否有佳人或俊士?跟著導遊東奔西跑,雨勢漸大,感覺身上有些寒意,與老公在老街找了一間古早麵茶屋,點了一份麵茶與咖啡,二人坐在老店中喝著熱騰騰香甜可口的麵茶,聽著店裡的台灣老歌,看著三、五位歐里桑聊天。在鹿港老街中一碗熱麵茶溫暖夫妻兩人的心,看著門外穿梭的人潮真是浪漫、甜蜜與愜意,不過沒時間吃到彰化三寶:內圓、爌肉飯、貓鼠麵,有些遺憾。這些餐前小菜挑起了下次再訪彰化鹿港吃一頓大餐的強烈欲望。

  春聮    意樓  牆  

 

東豐鐵馬綠意盎然

 

第二天從福容月眉飯店醒來,感到滿滿的幸福。臺灣現在旅遊事業已有國際水準,這座一年前新開張的五星級飯店,旅店設備、餐點、三溫暖、健身設備、酒吧、卡拉OK均在水準之上。享用完君王似的早餐後,展開東豐綠廊鐵馬悠遊行程。臺灣與全球近年風行騎腳踏車,我在桃園念中學時,每天騎著腳踏車到振聲中學上學,每天一小時鐵馬往返,對我而言是通勤的交通工具,從沒與旅行聯想,也不熱衷。沒想到今天卻在陰雨中套上黃色雨衣,踩著單車展開鐵馬旅行。東豐綠廊,是從東勢到豐原鐵馬道路,原來是火車鐵道,後來由於鐵軌變形與其他因素,而廢棄這段鐵道。政府改為鐵馬車道,成為東豐綠廊。中臺灣有北台灣看不到的風景,沿途風光明媚,景色宜人,綠色田園,濃鬱樹蔭相伴,十分迷人。大清早,我們從腳踏車店取了鐵馬,數十輛鐵馬形成的大隊開拔了,一腳跨上車子,二腳狂踩,鐵馬筆直衝出,行經梅子舊站、東勢大橋,舊火車與月台,身邊風景如走馬燈不斷轉換,十分新鮮,原來單車鐵馬行在中台灣綠色走廊是這般鮮活有趣。雨勢忽大忽小,打在身上,冒雨前進突然產生「風雨生信心」慷慨激昂的戰鬥感。雨中鐵馬悠遊,行過綠色走廊,格外體會生氣盎然。

 

  rain byke  

黑白電影阿嬤情人

 

在臺灣旅遊時,遊覽車最常見的娛樂是看電影與唱卡拉OK。第二天下午在新社心之芳庭浪漫散步結束後,車龍緩緩駛向返家之路。車上放映「阿嬤夢中情人」電影,述說1970年代阿姆斯壯太空人登上月球新聞與臺灣黑白電影的故事,故事背景在19701973年,正是臺灣黑白電影從興盛走向消逝,蔣美月阿嬤的情人,劉奇生是當時黑白片的風光編劇與導演,全劇述說著黑白電影的男女主角如何拍攝電影,當時觀眾的熱情風迷,與戲院上映電影的故事。在黑白電影消失之後,阿生阿公最後一部黑白電影由於没錢並未完成。但在阿嬤蔣美月失智之後,阿公請孫女幫忙剪出完成最後的黑白電影--「七號間諜月球救美」,在好萊塢戲院重新放映,伴著「思慕的人」淒美的台語歌聲,眾人陪著阿公阿嬤看最後一部臺灣黑白電影時,蔣美月阿嬤的記憶忽然喚起,當年生哥與美月重新在黑白電影中復活了。這次鹿港的旅行看見臺灣黑白電影的阿嬤夢中情人,整晚「思慕的人」這首老台語歌一直餘音繚繞,成為春日鹿港之行的Ending。是Ending?還是另一次旅遊的開啟,再探中台灣的風情萬種,大塊文章!

福容  

 

 

 

arrow
arrow

    meiling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